分類:未分類

我的相睇歷程——第51次

第51次相睇,喺美華一樓嘅133號檯,個女仔叫阿婷、好似住喺嘉禾、86年。

之前我阿媽突然間同我講起細個嗰時住喺阿婆隔離屋經常同我玩嗰個勇仔,真係唔講我都唔記得原來以前仲有個噉嘅朋友。勇仔已經結咗婚囉,娶咗個瑤台妹,仲去咗澳洲發展添。阿媽話佢老婆有個妹仲未結婚,惗住介紹畀我識。本來個女仔話乜都無所謂,最緊要人品好就得啦。個介紹人拍曬心口保證我人品絕對好。但係後嚟都係見唔成面,因為個女仔話唔鍾意我做哩份工,結果就連相睇都慳返。

之前何生曾經離開咗公司幾個月,後嚟先聽講原因竟然係“女朋友覺得哩份工無出息”,過咗兩個月先申請返嚟繼續做,結果搞到嗰年又無年終獎又無雙糧,連年假都無得休,最後仲同條女散埋添。當時好不以為然,做哩份工確實無出息,但係因為女朋友覺得無出息而辭職始終覺得有啲憨居。唉!雖然話“行行出狀元”,但係職業同人一樣,永遠都係分三六九等嘅。性格、人品、心地哩啲嘢喺職位、前途、階層面前,顯得幾咁蒼白無力。

曾經聽人講過:如果喺一間公司、喺一個崗位上面努力咗三年都無乜建樹就應該考慮轉工。惗落都有道理嘅,好似小強,入職三年就升督導,而我,努力咗三年連督導證都未考到,其實真係有啲氣餒。正如何生所講,哩份工雖然穩定,但係無前途。如果有門路嘅話真係唔會喺哩度踎,但係咁大年紀已經無咗當年唔想做就走嗰種灑脫,已經無咗裸辭嘅勇氣,就好似泉仔,辭職之後足足一年都搵唔到嘢做,當初日日除咗食飯、瞓覺之外就係發咗癲噉投簡歷嗰種同等死無區別嘅生活真係惗起都驚。而用人單位知道你仲未離職嘅話,根本連面試嘅機會都無……

不過好在,聽講何生同佢女朋友已經攞咗結婚證啦,雖然之前一直兜兜轉轉、離離合合,最後都係大團圓結局。

男孩兒女孩兒又一對戀人修成正果囉,唔知幾時輪到我呢?思考

我的相睇歷程——第50次

曾經喺網上睇到有一個男生三年經歷88次相睇嘅新聞,佢喺嗰三年裡面每逢節假日都無做過其它嘢,唯一嘅安排就係相睇,有時甚至一日走幾場。當時覺得好不可思議:三年落嚟一共相睇88次,到底係咩概念呢?

睇嚟,我一啲都唔需要少見多怪,自己相睇嘅次數已經踏入“五”字頭。對於好多人嚟講,可能已經係一件惗都唔敢惗嘅事。

第50次相睇,喺萬達嗰間江山•享味嘅K02號檯,個女仔姓尹、叫阿瓉、住喺嘉禾(聽講好似係尹邊)、喺農林下路一間兒童攝影店做銷售。

今日係寒露,前幾日開始就已經有啲涼意。今日有一句話喺新浪微博俾人瘋狂轉載:“你已經過完2014年所有的法定假日。”其實做得哩份工,我對節假日嘅感覺已經越嚟越麻木,但係睇到哩條微博我仍然覺得不知所措。馬上有對象馬到成功今年過年嗰陣“馬上有錢”、“馬上有對象”、“馬上行大運”一類嘅祝福仍然歷歷在目,但係唔驚唔覺馬年已經接近尾聲囉,時間真係快到得人驚,而年頭“馬上有對象”嘅祝福怕者亦都會落空。

仲有55日,我嘅相睇生涯就持續咗足足四年啦,喺哩四年裡面,世界盃嘅賽場由南非去咗巴西、亞運嘅聖火由廣州移到仁川……儘管外面嘅世界每時每刻都發生住翻天覆地嘅變化,但係我嘅世界依舊一成不變,感情狀況仍然係單身。

由第1次到第50次,我用咗三年十個月零八日。回顧哩幾年,感覺時間一眨眼就過,但係仔細回憶,我又真係連自己都好難想象哩50次相睇係點樣捱過嚟嘅。

唉,一年又差唔多咗去啦,唔知我係唔係真係要追平人哋88次嘅紀錄呢?

日学者笔下中国人的素质

日学者笔下中国人的素质:70年代不比日本人差

加藤周一先生,在1971年应邀访问中国之后,在日本媒体发表了一系列介绍当时中国的文章,撰文大赞中国人“无与伦比”的高素质。

iphone6上市,中国人带椅子排队购买。CFP供图

网易教育讯 (作者:唐辛子)这两天,“中国人”几个字,又上了日本新闻的头条:从9月19号iPhone6正式发售开始,在东京、大阪、名古屋、福冈……,只要有苹果专卖店的地方,就会出现“中国人”的身影。在东京,“中国人”插队,一个人替三十个人占座,临离开时留下满街垃圾;在大阪,近百名“中国人”听说iPhone6已售光之后,集体涌入店铺内并发生摩擦,于是店家报警,大阪警方出动二十多台警车、五十名警察……

据说这些集中在日本各地苹果专卖店前排队抢购iPhone6的,绝大部分是中国的黄牛,或是黄牛们雇来排队的人。因为iPhone6在中国何时上市未定,以至一台128GB的iPhone6,可以从正规价6千多人民币,被爆炒到2-3万人民币不等。为能赚取差价,于是出现了“哪里有苹果店,哪里就有中国人”的iPhone6抢购盛况。

日本舆论一片哗然,所有的日本人都看呆了:“中国人这是怎么了?”许多在日华人们更是痛心疾首,在网络呼吁“同胞们,别再丢人现眼了!还有没有公德心?”“这种赚钱方式已经让人很讨厌了!”

“没有公德心”“除了钱什么都不要了”……这些所有的谴责,都统统指向同一轴心问题——“中国人素质太差了!”——在当下,这似乎已经成了某种社会共识。被数落素质差的中国人,也对此供认不讳,互相批评。除了自己,看看周围的那些人的言行,个个都像破坏中国人形象的、素质差的“老鼠屎”。

——————

“大众规律端正,其公众道德之高,恐怕在全世界都称得上无与伦比。夜晚的街道是绝对的安全。住宿的房间可以大开,完全没必要上锁。公共场所极其清洁。在国庆节的公园里,男女数万人蜂拥而出,其中还夹杂着许多小孩子,一整天的吃喝、看热闹、游玩,但公园里却连无人落下一片纸屑……”

————————————

有了“中国人素质差”的这个先入观,大部分看到上面这段异常熟悉的话,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日本——这不就是在说日本吗?到日本旅游过后的中国人,大凡会写点字的,哪个不是都这样写来着……

但是,很遗憾,您猜错了!上面这段话,说的不是日本,而是中国。这段热烈赞美中国人高素质的话,出自日本学者加藤周一之手。

加藤周一(1919-2008),日本著名的思想家、评论家。与作家大江健三郎、哲学家鹤见俊等一起同为保护日本和平宪法第9条的“九条会”的发起人。生前著作无数,其关于“日本文化杂种论”的个性论调,至今无人出其右。

关于加藤周一在日本文化界的影响力,看看下面这段宫崎骏的老搭档、“吉卜力”社长铃木敏夫年轻时所写下的一段话,也许能略窥一二:

————————

“这样说或许有些奇怪,但我正是通过阅读加藤先生的著作,而终于开始理解眼前宫崎骏所做的事。并在理解的同时,终于能够对宫崎骏报以回馈。对于宫崎骏出于本能所干的事,我是借用了加藤先生的智慧,才能够对宫崎骏说:你所干的就是这么一回事啊。我们之间的对话才终于得以成立。”(摘译自铃木敏夫《吉卜力的秘密》)

——————————————

就是这位极具影响力的加藤周一先生,在1971年应邀访问中国之后,在日本媒体发表了一系列介绍当时中国的文章,撰文大赞中国人“无与伦比”的高素质:

—————————

“在北京市区混杂的公交车内,人们之间都不会互相推挤。不仅如此,看到有外国人,还会让座–在中国访问的外国人,都被视作中国的‘友人’,而受到礼貌照应。这与那种欺骗外国人并搜刮其钱财、且早已成了家常便饭一般的社会,是完全不同的。”(摘译自加藤周一《中国往返》)

——————————————

这是日本学者加藤周一在七十年代初所看到的中国。当然,除此之外,他还看到了一些别的:例如当世界上其他国家都在逐渐“农村都市化”时,中国却在“都市农村化”,学者和城里的年轻人,都被赶到了乡下;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女人都在紧跟时尚变得更加“女性化”时,中国的女人却在变得“中性化”或“无性化”,宽大的衣服下看不出任何女人的曲线,仿佛进入了“无性社会”;当世界其他国家的国民都在忙着赚钱享受、越来越拜金主义,并对政治失去关心时,中国则成了全民皆兵的“人民兵营”,城市看不到任何商业广告,而农村却四处可见政治口号……

加藤周一将他的这些中国观察汇集成文,称之为“中国的或反世界的”。当然,这是一种委婉的说法,用更直截了当的中文来表达的话,其实应该是“要么中国,要么反世界”——请不要误会加藤周一先生,当年他写这句话时,完全没有任何要批判中国的意思,他是将“中国”以及中国的“反世界”,作为一种制度个性去努力理解的。作为一个希望中日友好相处的日本学者,加藤周一认为要将中国这个与日本同文同种的“外国”,作为“完全与众不同的、独特的外国”来理解才对,尽管作为日本人,他认为要做到真正理解中国很难,但他反对对于中国一边倒的错误认识,倡议为了“国家的百年大计”,要“树立和中国真正的友好关系”,认为“正确理解中国极为重要”。

加藤周一于2008年去世。若他还能多活几年,看到中国的“海外购物兵团”或是“iPhone特攻队”,不知道他老人家会作何感想。因为现在的这个“中国”,与他当年看到的那个“中国”,实在太不一样了—他当年看到的那个“中国”,是一个为“实现共产主义”而闭门造车的“中国”,而现在的这个“中国”,则是“坚持中国特色”的另一个“中国”。尽管,当年的那个“中国”和当下的这个“中国”完全是不一样的,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它们都是“中国的或反世界的”。

无独有偶。与加藤周一持完全不同看法的,是1925年出生于台湾的日本学者松本一男。在松本一男的笔下,中国人缺乏公德心、毫无集团意识、个人主义,并且爱财如命、热衷于使用各种手段赚钱。

但松本一男并没有对中国人的这种种表现,作为“中国人素质差”的证据并提出各种批评,而是以中国四千年的历史作背景,逐条梳理和剖析中国人为什么会“个人主义”、为什么会“爱财如命”:

————————

“中国人崇拜个人主义。虽然他们期待伟人,但却只指望自己。所以,在中国悠长的历史当中,那么多格言典故,都是关于个人修养和教训的,很少有关于集团伦理的……中国人对个人的力量充满信仰。在艰苦的自然环境和恶劣的政治体制下,普通的老百姓深知想要逃避严峻现实,最后真正能够依赖的只有自己。为此,中国人流于个人主义,变成凡事都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

“普通中国人从来得不到任何政治恩惠。战争、高压政策、天灾人祸、疾病……,凡此种种,中国人既不像日本人那样有政府保护,也不像美国人那样有高喊人权、民主主义的自由。对于中国人而言,除钱之外没有别的可以保护自己和家庭的东西。”

——————————————

松本一男认为中国人这种缺乏公德心的“个人主义”以及“爱财如命”,是上千年残酷的政治环境所造就的生存策略,是一种“中国式智慧”——或许有人会认为不敢苟同,但细想其实不无道理。而且,个人以为:何止政治环境,就是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看,所弘扬的道德观也是以“私德”为主,而非现代社会所提倡的种种“公德”。

例如,自古以来,中国人是以“孝”来衡量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的。一个不孝的人,其他方面表现得再美好再善良,都会遭到道德上的谴责。因此说“百善孝为先”。

而所谓“孝”,实质上便是一种最为典型的私有化品德,也即“私德”。 一个“孝”字,首先便区别出身份、地位、年龄阶层以及上下级的关系。于是我们看到有人孝父母、有人孝领导,却鲜有人去“孝”身边的生活环境、一草一木——因为那些是不属于自己的,或者是跟自己没有利益关系的,自然不用“孝”也不用管。

因此,对于千年来接受“孝文化”这种私德熏陶的中国人而言,在家里,大家可能都是好父母、好儿女、好丈夫、好妻子,但走出家门,却难免会吐痰、占座、插队、扔垃圾,做不了好公民。只有“私德传统”而无“公德文明”,只有“孝道教化”而无“公德教育”——这一点,也可以说是“中国的或反世界的”。

本文來源網易教育綜合

豆腐的美學

一說到“淡”這種奇怪的味覺,很容易就會聯想到豆腐;而一提到豆腐,有朋友就開始爭論,日本人要比中國人更懂得鑽研豆腐。且看名店奧丹,三百年的歷史,傳承了十二代。一坐進去眼前是幽靜的池塘、青翠的樹陰,食客們就以修禪的心情在茶室裡品嘗純豆腐宴。全中國有哪家餐館能像奧丹這般,專心一志地只賣豆腐呢?

再說下來,我們又會發現日本人對待豆腐的態度好像的確比中國人來得嚴肅。先別說有許多也是祖傳了不知多少代的大師名匠畢恭畢敬地製造豆腐,光看豆腐弄的菜式,他們也往往以豆腐為主角;不像中國菜,豆腐通常用來擔任吸味的配角,自己卻總是無法獨當一面。

例如夏天以豆腐做的中式開胃涼菜,最普遍的大概就是皮蛋豆腐。沒有人能夠否認豆腐和皮蛋的搭配確是一絕,但是皮蛋本身的味道何其濃烈,豆腐在這道小菜裡怎樣也搶不過皮蛋的風頭。反觀日本,夏天最常見的就是一色“冷奴”,除去偶爾佩著吃的西紅柿素菜和可下可不下的木魚絲等配料,柔滑到可順喉嚥下的冰涼“絹豆腐”就是唯一的重點了。

“冷奴”,光聽名字就誘人,簡單的涼豆腐在日本竟有這麼美妙的名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但只要查查書,就會發現“冷奴”的詞源并不很雅。話說“奴”本是日本武士中最低級的階層,武士大名們出巡的時候雖然走在隊伍最前,但其實連佩劍的資格都沒有。這些侍從般的武士衣袖上印有一個白色的方塊,看來有點像豆腐,而實際上這群“奴”也真愛吃不怎麼需要料理的涼豆腐,所以日本人乾脆把涼豆腐叫做“冷奴”。

你看,光是一個名字就能在異文化間引起美麗的誤會。所以日本人豆腐吃得比中國人精,進而以為日本人在“淡”的味覺美學追求上也要比中國人優越,也是個有待斟酌的判斷。且以兩個極端的例子對比說明。

金庸小說《射雕英雄傳》裡的黃蓉精通廚藝,她曾以一道“二十四橋明月夜”為郭靖向洪七公騙來一式降龍十八掌。這道菜就是用豆腐做的了,只是過程複雜。先把豆腐剜成一個個小球,再放進一塊挖了洞的火腿,最後吸飽火腿香味的豆腐球就可以取出奉客了。

另一個範例是日本商人發明的豆腐雪糕,雖然大家都知道它並非真以豆腐為原料,可是它仍然有一嘗即現的豆腐味。它和“二十四橋明月夜”的對比,正好說明了兩套對待豆腐和它那“淡味”特性的態度差別。日本人可以全神投入地欣賞豆腐本身那平淡的香味,乃至於能夠依照它的特點人工做出豆腐味的雪糕。而中國人對豆腐的關注卻是著重於它那容易浸染其他味道的素質,然後花盡心思地創作種種以豆腐為載體和配角的組合。

有趣的是,豆腐即時拌上再濃烈的汁醬或肉類,吸了再多外來的味道,它本身的豆香味還是可以隱隱浮現,掩蓋不住。比如麻婆豆腐,儘管香辣,但還是吃得出豆腐的性格。又如前面提到的皮蛋豆腐,要是少了豆腐的輔佐中和,皮蛋吃起來豈不是太過單調?

豆腐的淡,在中國菜裡就像國畫的留白。沒有了這一方白,山水樹木就不能呼吸,畫面就缺了伸展進退的餘地。平淡不是單獨存在的,它總是在有餘無盡之間將所有的食材和味道生化至另一層境界。反觀日本菜裡的豆腐,就像以空白的畫面為主,人物和花鳥是為了強調這塊白才勉強補上去的。兩種吃豆腐的方法其實是兩種淡的美學,一種把淡看成須臾不離此世的自然事物,另一種則執著地追求超凡脫俗的豆味。二者實在不用強分高下。

2006.9.22

——梁文道《味道之味覺現象》

鄉愁體 愛情

小時候
愛情是一面小小的屏幕
我在外頭
故事在裡頭

長大後
愛情是一次默默的窺視
我在這頭
班花在那頭

後來啊
愛情是一行酸酸的淚水
我在這頭
情敵在那頭

而現在
愛情是一場漫漫的等待
我在這頭
戀人在哪頭?

——2010.08.26

我的相睇歷程——第49次

相睇咁多次,印象中今晚好似係第一次遲到,仲要遲咗成個鐘。黑線

本來約好今晚六點嘅,但係我阿媽記錯咗17號,搞到六點鐘先出門口,去到都成七點囉。暈

今晚見面嘅地點係齊富路嗰間龍都酒樓,個女仔姓龍、叫阿婷、87年、好似係喺區政府做嘢嘅。

之前曾經牢騷性質噉同阿媽講過,唔想再睇。反正都單身咗咁多年啦,容乜易就一世?我從來唔相信嗰啲乜嘢“總有一個人在等著你”之類嘅話,男女比例咁懸殊,有啲人係註定孤獨終老嘅。唔知係唔係俾我嚇親呢,自從嗰次之後我阿媽就唔敢再催我。

雖然無之前咁大壓力,但係其實我真係唔係幾想再睇。睇過咁多個,如果相睇真係有用嘅話怕者早就得咗囉。

但係,除咗噉樣,又可以點呢?

曾經有一個女仔批死我哩一世都要靠相睇嚟搵老婆。唉!而家睇嚟,如果靠相睇可以搵到老婆就好囉。失望

我的相睇歷程——第48次

今晚相睇嘅地點叫做“順景大排檔”,但係回顧哩幾年我相睇哩條路其實真係唔係咁順境。

第48次相睇,我對哩個女仔一無所知,凈係聽講佢好似係姓陳嘅、住係齊富路嗰邊、屋企有兩個妹同一個細佬。

今日,係農曆嘅八月十四。距離中國傳統嗰個大團圓嘅日子只有一日,但係距離我搵到合適嘅對象似乎仲係遙遙無期。

我的相睇歷程——第47次

第47次相睇,相約嘅地點係五月花四樓嗰間西貢小姐,311號檯。個女仔姓曾、叫阿穎、86年、住喺中山七路、喺大南路一間物流公司做出納。

之前經歷過咁多嘢,我對今次相睇本來就唔抱乜嘢希望,所以亦都無話點失望。

反正,順其自然——又或者講:聽天由命囉。除咗噉樣都有乜辦法?

7月31號返蚌湖參加督導培訓,又俾我見返張建強。自從佢調咗去三元里之後就一直都無見過佢囉,估唔到今次同佢同一批培訓督導。

兩年幾無見,原來佢已經結咗婚。唔單只我感到意外,我同會姐講起哩件事嘅時候,連會姐都覺得不可思議:“哎喲,動作這麼快?”聽佢講,佢老婆好似都係我哋公司嘅。點都好啦,其實我幾為佢開心。

兩年幾無見,今次見返面我覺得佢好似同以前有啲唔同,但係具體有啲乜嘢唔同咗又講唔出。可能,結咗婚之後成熟咗啩?

不過,男人梗會越嚟越成熟㗎啦,唔同好似我噉咩?唉!失望

PS.

噚晚第一次上督導班,踢晒脚啊!雖然唔使收錢,但係原來一個人坐喺監控室裡面係好彷徨

唉,考個督導證又要筆試、又要實操、又要設備故障檢查仲有無領導小組,到時都唔知點算。

第一次,天公不作美。

噚日,第一次同阿玲去街。原本我係休息㗎,但係點知因為全線啲卡箱都要盤點,唔夠人手,臨時排咗夜班俾我上。而且天公不作美,臨出街先落鬼咁大雨。

唔知係唔係因為阿玲經常中意捱夜呢?雖然打咗好厚粉,但係我睇得出佢啲皮膚唔係幾好。

因為唔係好夠時間,所以凈係喺北京路嗰間萬歲食咗啲嘢就走囉。

兩個人都唔係好識講嘢,雖然我已經盡曬力惗話題,但係好似都無講過幾多句。

但係唔知點解,阿玲似乎對我嘅過去好感興趣,一直問我之前相睇過幾多次之類嘅問題。

送佢返到巷口,佢話唔使再送,佢自己返去就得。睇住佢轉入條巷,唔知點解,我覺得有啲傷感。

《變形金剛》又準備上啦,仲記得三年前第三集上畫嘅時候我係同一個女仔去新市百信廣場嗰間電影院睇嘅。而家,嗰個女仔已經嫁作他人婦,連仔都有埋囉。三年,乜都變曬。當年我一直以為佢會陪我一直行到最後,但係后嚟先知原來我只係一廂情願噉以一條備軩嘅身份發住真命天子嘅夢。

今年嘅《變形金剛》,我會自己一個人去睇!

PS.
上完一個夜班之後,瞓咗一日又要去開工囉。連上兩個夜班真係好辛苦。困

我的相睇歷程——第46次

唔知點解,哩幾日做嘢覺得特別辛苦,連續幾日落哩真係好攰。困今日仲要咁早起身,去到鬼咁遠飲餐茶,下晝仲要開工,其實真係唔係幾想去㗎。不過,無辦法啦。困

第46次相睇,地點係上次周記隔離嗰間嘉麗一樓嘅A08號檯,個女仔姓李、喺一間美容院做前台。

記得6月7號,啱啱高考嘅第一日,婷婷生咗個仔,雖然佢調過嚟無幾耐,而且佢長駐新城、我之前就一直喺新市,所以同佢唔係咁熟,但係我都好為佢開心。睇住個群裡面成個屏幕都係“恭喜”“恭喜”……其實我真係好羨慕。

唉!唔知我會唔會有哩一日呢,唔知到時啲同事會唔會好似對婷婷噉樣為我送上祝福呢?